宜昌市“时令节气与健康”新闻发布会

3月19日,宜昌市“时令节气与健康”新闻发布会在宜昌市中医医院召开,现场介绍了春分时节养生要点,中医药防病治病、预防保健的科学知识,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刘幼昆 宜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二级调研员
曹 政 宜昌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
罗 涛 宜昌市中医联盟专家
屈家满 宜昌市营养学会专家
●主持人
郝灵灵 宜昌市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和对外宣传科科长
明天(3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
发布会紧扣时令节气和宜昌地域特点,围绕“春分养生”主题为大家科普春分节气养生知识,一起来看看!
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时令节气与健康”科普宣传列为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项目,这是新时代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战略部署。
作为宜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宜昌市卫健系统将“时令节气与健康”科普宣传活动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宜昌建设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宜昌市中医药振兴发展八大工程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八个具体措施,着力打造“峡江时令养生”特色品牌,不断增强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满意度。
立春时节“肝气始生”需疏肝理气,夏至时节“阳极阴生”宜固本培元,这种顺应时令的养生智慧在宜昌有着深厚实践基础。宜昌本地人“立夏吃三鲜、冬至进膏方”的养生习俗已有百年历史,近三年通过节气养生“治未病”进行干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充分印证了“顺时养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宜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此次民生实事项目
聚焦“三个精准”:
精准对接国家卫生健康委“健康中国行动”考核指标,
精准破解市民“不会养生、养不对”的现实困境,
精准培育“人人会养生、家家懂保健”的健康生态。
创新推出“五位一体”服务体系:
一是组建由国医大师领衔、三甲医院专家支撑的“时令养生专家团”,
二是编制《宜昌时令养生指南》科普资料,
三是建设“中医健康大讲堂”线上平台,
四是开展“百名专家千场讲座”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
五是建立“个人健康节气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
今年,宜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还将首次推出“中医适宜技术”认证制度,培养一批覆盖市、县、乡、村(社区)的中医养生专业技术人员,确保市民获得最权威、最专业的养生指导。
宜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向广大市民发出诚挚邀请,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节气养生线下打卡”活动,通过宜昌市卫生健康委微信公众号“健康宜昌”获取个性化养生建议,让“中医生活化,生活中医化。”
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哪些,看看现场解答。
宜昌发布记者提问:请介绍线下的“杏林市集”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情况?后期还会有哪些创新举措?
宜昌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曹政:结合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时令节气与健康”主题,今天,宜昌市中医医院创新打造首场“杏林市集”活动,将中医养生智慧融入市民生活,让中医药更好地服务大众健康。
这次杏林市集活动上,以“春分”节气为核心,现场展示中医养生功法“八段锦”、融合年轻人喜欢的街舞元素编排的舞蹈《本草纲目》以及中医适宜技术方面的艺术表演。同时,现场还设置了中医专家义诊区、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区、药食同源品鉴区,还有大家喜欢的中药香囊制作、中药猜谜、投壶游戏、汉服打卡等项目,每一个区域体验后都会得到一枚节气印章,集章打卡后可以兑换中药茶饮、中药香囊、中药糕点等精美的中医药小礼品,让中医药文化“活”在春分节气里、“暖”在百姓心窝中。今天的市集现场,还邀请了市民朋友们着唐装汉服参加,体验一场穿越古今的中医药文化盛宴。
今天的杏林市集活动后,将从3个方面进行创新提升,让更多市民朋友共同参与,共享健康。
一是点亮国潮中医养生文化,办老百姓喜爱的中医市集。以“节气+健康”养生为主线,立足中医药文化精髓,以“一节气一主题、一市集一亮点”模式,打造沉浸式中医药健康体验场景。今年计划结合季节特点推出“杏林夜市”,为上班族提供下班后的“中医健康诊疗充电站”,满足市民更加多元化的健康服务需求,打造集中医诊疗、文化体验、休闲保健于一体的夜间健康新场景,提升市民的健康体验感和获得感。
二是延伸中医药健康服务,推动“杏林市集”全域覆盖。今天是中医医院杏林市集的启动,接下来,会适时将“杏林市集”办到县市区,办进机关、企业、社区,办可移动的市集、办老百姓身边的市集。通过打造“全域覆盖、精准服务、场景融合”的中医药健康生态圈,让岐黄之术走出医院、贴近市民。我们坚信,只有让中医药文化融入柴米油盐、走进朝夕烟火,才能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医养人”。
三是创新融合多元形式,提升“杏林市集”品牌活力。将从3个方面创新打造“杏林市集”宜昌独有的城市IP名片。
首先是创新形式,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即“线上互联网医院+线下杏林市集”的形式,通过医院自媒体平台开设“西陵峡口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风味”等特色专栏,手把手带领市民顺时养生,线下结合传统节日和节气,举办各种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将中医药文化与传统民俗文化深度融合;
其次是创新内容,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边界,将顺应节气变化结合广大市民意见建议,推出大家喜欢的中药茶饮、时令中药膳食、节气中药香囊等系列中医药产品,让这些产品在市集看得到,在互联网医院买得到,力争每一次市集都能带给市民新的体验和感受,让逛中医杏林市集成为健康生活新时尚;
最后是创新体验,将开展中医药文化杏林市集进校园活动,邀请孩子们参加市集活动,让他们了解中医、感受中医、喜爱中医,在传播中医药知识和技艺的同时,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培养后备力量。
国际商报记者提问:今年全国两会提出实施“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计划,从中医角度如何科学减重?当下正值春季,在这个季节里,市民朋友们该如何结合季节特点达到健康减重的目的?
宜昌市中医联盟专家罗涛:中医学认为,肥胖症主要病因是饮食不节、劳逸失常、七情失调,病机总属阳气虚衰、痰湿偏盛,即“多痰”和“少气”,病位在脾肾肝三脏。肥胖实际上是人体的垃圾排泄不出去,并不是能量储备过多。因为人身上的赘肉不是一种优质的脂肪,它不会在身体需要的时候变成一种储备调动出来,它只是身体的负担,需要及时给它清走才行。
中医上有“春排夏减”的理念,意思就是如果春季及时排出身体里面的毒素油脂,夏天的时候体重不会增长反而会减轻,春季减肥不反弹。中医减肥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效果不错。
?中医外治疗法。无需口服药物,而是通过理疗、艾灸按摩、刮痧拔罐等中医独有的特色疗法进行减肥。尤其是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非常适合运动少或不能运动的人群;
?口服中药。取山楂10g、荷叶10g、决明子5g、大麦5g,加入500毫升沸水泡茶喝,具有消食、利湿、通便和健脾的功效。中药汤剂也有很多不错的减肥方,比如五苓散加减,包括泽泻、决明子、虎杖、桃仁、山楂、白术、鸡内金等;
?锻炼身体。适合春季的运动有羽毛球、瑜伽、跳绳、快步走、骑自行车、游泳等,出出汗,可以增强身体的代谢,将脂肪燃烧,体重就能得到下降;
?少食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少食主食,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温水,也有减肥效果。
宜昌国际传播中心记者提问:春分过后,天气虽然变得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但也是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高发期,春季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应该怎样调理?
宜昌市中医联盟专家罗涛:春季的高发性疾病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包括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过敏性疾病、传染性疾病以及精神疾病。这些疾病属于中医学的“春温”范畴。顾名思义,就是春天气温转暖而感受春季异常温热病邪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温热疾病。引起春温的致病原因主要为两点,一是寒郁日久不解而化热;二是温热病邪乘机而直接侵袭肌肤而演变为春温,也称为“新感温病”。简单来说,春天得温病可能是因为冬天寒气积累太久,也可能是春天直接感染了热邪。
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疾病的调理及预防:
?饮食调理。春季是各种新鲜蔬果上市的季节,如菠菜、韭菜、香椿、草莓、樱桃等,多摄入应季蔬果,既能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又能预防春季常见疾病,同时,由于春季气候多变,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应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面条等,有助于养护脾胃,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运动锻炼。春季阳光明媚,空气清新,适合进行各种户外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在运动过程中,身体会分泌内啡肽等物质,有助于改善情绪,缓解压力,对预防春季的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也有帮助,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冬季人们的活动量相对较少,春季开始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起居作息。春季万物复苏,人体的阳气也开始升发。早睡早起有助于顺应自然规律,使人体的阳气得到充分的升发和舒展。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早上7点左右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荆楚网记者提问:春分前后如何进行饮食调理?推荐食谱。
宜昌市营养学会专家屈家满:春分节气是昼夜均分、阴阳平衡的时节,此时人体阳气升发,新陈代谢加快,但易出现肝火旺盛、春困或脾胃虚弱等问题。饮食应注重疏肝理气、健脾祛湿、滋阴润燥。
?多吃应季蔬菜,疏肝养肝。如春笋、菠菜、荠菜、韭菜、香椿、枸杞、菊花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助发阳气、疏肝清热。
?少酸多甘,健脾养胃。增加甘味食材(如山药、红枣、南瓜),减少酸性食物(如柠檬、醋),避免肝气过旺。
?适量补充优质蛋白。选择鱼肉、鸡肉、豆制品等易消化的蛋白质,增强免疫力。
?祛湿防燥。用薏米、小米、燕麦、山药、红豆、茯苓等煮粥或汤,缓解春季湿气。
?平衡阴阳、避免生冷油腻。忌食过多寒凉食物(如冷饮、刺身)或过热(如辛辣)食物。多吃温和平补的食材(如山药、百合、银耳),避免过寒(如冷饮)。
【推荐食谱一】春笋炒鸡片(健脾开胃)。食材:春笋200g、鸡胸肉150g、胡萝卜半根、黑木耳(泡发)5朵、姜蒜少许。功效:春笋助消化、促代谢,鸡肉补充蛋白质,清爽低脂。
【推荐食谱二】荠菜豆腐羹(清热健脾)。食材:荠菜100g、嫩豆腐1块、鸡蛋1个、香菇2朵、淀粉少许。功效:荠菜清肝明目,豆腐补充植物蛋白,清淡易消化。
【推荐食谱三】茯苓薏米山药粥(祛湿养胃)。食材:茯苓15g、薏米30g、山药半根、大米50g。功效:茯苓健脾,薏米祛湿,山药补气,适合春分潮湿天气。顺应节气调整饮食,保持规律作息,搭配适量户外运动(如散步、踏青),有助于阳气升发,帮助身体与自然和谐共处。
中医养生爱好者提问:很多人退休后喜欢运动养生,比如打太极拳、游泳、跑步等,请问您喜欢的运动是什么?有没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跟我们分享。
中医养生达人 向长华:我今年64岁,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已有4年时间。退休后的生活一下子变得轻松自在起来,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退休后我主要通过打太极、散步、瑜伽等运动来养生,我会根据早、中、晚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运动项目,让养生效果事半功倍。
我喜欢在清晨打太极拳。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做一些舒缓的运动,能够帮助唤醒身体,促进气血流通。太极拳的动作舒缓柔和,刚柔相济。在打拳的过程中,身体充分舒展,呼吸与动作相配合,能够调节身心状态。随着动作的起承转合,大脑和身体逐渐进入平静、自然的状态,不仅能促进新陈代谢,还能有效缓解压力,疏解情绪,为新的一天注入活力。
午餐后我会选择在小区或者附近的公园里散步,节奏由自己掌控,一边散步,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放松心情。散步的运动强度不需要太大,关键在于让身体动起来,适度的散步可以帮助消化,促进气血的流通,同时也能让大脑得到一定的放松,为下午的活动养精蓄锐。
晚饭后一段时间,我会进行一些简单的瑜伽练习。各种伸展和放松动作,有助于拉伸肌肉,缓解一天的疲劳。在练习瑜伽的过程中,通过深呼吸和身体的伸展,能够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感。同时,瑜伽注重内心的平静和专注,能够帮助我舒缓精神压力,放松身心,为高质量的睡眠做好准备。
这些运动不仅让我的身体更加健康,也丰富了我的退休生活。当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喜好不同,适合的运动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希望我的这些心得体会能够给大家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