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一直是我科重点研究的方向,我科对脑血管病的防治研究一直处于市内领先水平。我科对中风病的诊疗已经形成了与中风相关危险评估、中风急性期诊治、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康复训练的“一条龙管理”,从院前急救到住院治疗再到康复治疗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诊疗模式。急性期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病死率;恢复期将现代康复医学理论、方法与中医药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在进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以针灸、推拿、耳穴、中药熏洗等方法,有效地降低了中风患者的病残程度。能够实现脑卒中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临床治愈率居全市前列。同时还承担康复治疗和有关脑血管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工作,从三级预防入手,降低卒中的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脑血管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对其二级预防及长期预后至关重要,因此我科室采用颈动脉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技术对脑动脉狭窄、血管畸形、动脉瘤、脑动脉炎等的进行诊断,并可在放射介入检查过程中开展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的支架治疗,从根本上解决脑血管病的易感因素,大大降低了疾病复发率。本科室还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遗传基因筛查和相关药物基因检测,能最合理指导患者使用预防脑卒中药物:神经康复中心为可有效地为脑卒中瘫痪患者开展超早期康复治疗;血管动力学的监测,包括灌注成像和流速监测及微栓子监测, 血管超声成像如动脉粥样斑块评估等。
一、 中风的危险因素
与中风发生有关的因素通称为危险因素。国内外对中风的危险因素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将中风的危险因素归纳为如下3类:
第一类:无法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或民族、家族遗传史。随着年龄的增长,中风发病的可能性会增加,男性高于女性,黑人高于白人,家族中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发生中风,家庭成员发生中风的可能性也增加。
第二类:可以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和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等,其中高血压被认为是中风的首要危险因素。上述因素可以使中风发病的可能性增加,但经过控制或合理治疗后,发病的可能性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第三类:有望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少、高脂饮食、酗酒、血液高凝状态等。这些因素经过控制或治疗后有希望使中风发病的可能性下降,但目前的研究还缺乏确凿的证据。
具有上述一个或数个危险因素的人群通称为易患人群。国内最新的研究发现,在上述易患人群中进行血液动力学检测,约30~35%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指标明显异常,表现为脑血管功能积分值低于75分。这些个体中风的危险性增大,他们是中风的高危人群。
二、 中风的前兆
(1)中风患者常因旁边的人没有适时发现中风的征兆,延误救治而使患者脑部受损。记住 STR 三步骤
S :(smile) 要求患者笑一下
T :(talk) 要求患者说一句简单的句子 (要有条理,有连贯性),例如:今天天气晴朗。
R :(raise) 要求患者举起双手
注意:另外一项中风症兆 是:要求患者伸出舌头,如果舌头弯曲或偏向一边,那也是中风的征兆。
上面四个动作,患者如果有任何一个动作做不来 ,就要立刻打 120!并且把症状描述给接线者听。
(2)在中风发生前的2周左右,中风发作有一些前兆:
1、脸部、手臂或腿部麻木,尤其是身体单侧。
2、说话困难或理解困难。
3、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呈持续性。
4、单眼或双眼视力出现问题,看不清物体。
5、行走困难,原因不明跌跤,头晕眼花,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差。
6、哈欠不断: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
7、精神改变:如嗜睡,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困倦嗜睡现象,性格一反常态,如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
8、流鼻血:中老年人排除外伤、炎症因素,高血压病人在反复鼻出血,可能会发生脑溢血。鼻出血不少是由血压不稳定引起的,不加预防则会增加中风的机会。
三、 中风的预防
(1) 一般预防
中风的一般预防主要是针对大众人群,尤其是具有中风危险因素的易患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和积极治疗,以改变生活行为方式和控制危险因素。
(2) 重点预防
中风的重点预防则是在一般预防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从中风的易患人群中筛选出高危个体,进行重点的干预。
慎起居——不仅生活要规律,注意劳役适度更重要重视体育锻炼,使气机调和血脉通利。
调情志——经常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七情所伤
节饮食——避免过食肥甘厚味,切不酗酒。
(3)按时复查脑血管功能:当您按上述方法进行中风相关疾病的治疗及重点药物进行预防时,每年应复查脑血管功能 1~2 次。若脑血管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脑血管功能积分等指标上升,提示防治效果良好,否则应及时调整防治方案。
对于已经发生过中风的患者,在积极进行康复治疗的同时,要预防中风的复发。预防再发的措施与上述预防首发的措施基本相同。
四、中风的中医药预防及治疗
本科室结合每位患者发病机制,以“一对一”的形式分别予中医中药施以辨证论治;摒弃“外风”论,提倡“内风”论。本科室自制“通脑汤口服液”获得市级科研成果进步奖。
(1)正气虚弱,内伤积损:益气滋阴,镇肝熄风。
(2)情志过级,化风生火:疏肝潜阳,熄风祛痰。
(3)饮食不节,痰浊内生:燥湿化痰,醒神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