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普通法庭压抑的气氛,没有来自旁听席听审群众的压力,除了法庭的庄严肃穆外,还多了几分来自亲情的关怀,更深层次的触动了这群特殊的被告心中浓浓的悔意和愧疚。是的,这里是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庭,在这里接受法律审判的是一群“失足少年”,他们或莽撞冲动,或懵懂无知,触犯了法律,犯下了各种过错,虽然都是未成年人,但法不容情,依然要受到相应的审判和制裁。
如果按一般的司法程序,案件审理完毕后,被告方按审判服刑或作出民事赔偿,此案即可告一段落,但在南平法院少年庭庭长詹红荔看来,这只是全过程中的一个逗号,如何引导这些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并让他们刑后正常融入社会,才是她更关心的重点。
就中国社会的现状来说,“污点理论”似乎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心理,评判一个人,第一步也是最直观的便是调阅此人的生平档案卷宗,若是此人的一生中有过一些过错,无论轻重,很快就会被人定性为“有前科“,继而或多或少的会被众人以有色眼镜视之,哪怕是未成年人也难逃其害。影片中的李成龙和方超,便是社会现状最好的影射,他们出狱后都不被大家接受,不被社会认可,尽管他们都是抱着满满的信心重新开始,尽管他们付出一切努力希望被认同,尽管他们只想过上同龄人一样的生活,可是这个社会就是如此冰冷和残酷,曾经的“污点”似乎成了一辈子的烙印,逃不掉避不开。在学校遭到院方和同学的排斥,在单位受到白眼和怀疑,矛盾重重积累,心中的希望一点点磨灭,最后只剩下绝望的时候,人也已经走上了绝路。李成龙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突破了银行防火墙再次入狱,再次出狱的他可能再也不会写决心书了;方超远离了自己的家乡,以为换个环境能重新开始,但接踵而至的质疑和定性却将他逼上了死路,十六楼,轻轻的一跃,却是给观众的心底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对于已经悔改的孩子,社会却如此不通人情的将他们拒之门外,悲剧由此发生。詹红荔却坚信,法律是冰冷无情的,但一定能用法律的手段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正是抱定了这样的决心,她和同事做出了多方努力,一方面用更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勇敢承担并积极面对未来,另一方面借用多年工作收集的案例向上级提出合理的建议,最终推动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执行,用红荔的话来说,这是用法律为孩子们铺开的一条新生的道路。
影片结束了,但思考仍在继续,“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之进步,则国之进步”百年前梁启超的话语至今仍回响在时代的上空,如何做好青少年的教育问题,还没有结局。作为司法机构,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的不仅仅是审判的角色,更像是一座桥,要让孩子们从这座桥上过去,不掉下水。对于青少年犯罪来说,法律不只是审判,更是一种保护,从现有法律到新法成立,展现了作为一名人民法官应该承担的责任和担当,詹法官正是有这样对人的关爱和对法律公平公正的坚持,使得法官这个在百姓心目中本应冰冷无情的称呼一下子温暖起来。
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发现人之长,更在于如何补己之短,看一部影片听一个故事,若只剩下感动而无反思,也显得有些无力而苍白。同样身为共产党员,我们如何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传播正能量,真正起到党员带头作用,才是应该思考的。为了原告的十八万赔偿款项,詹法官先后奔波了十八次,“三三九不”工作法,都表现了她的拳拳爱心和奉献之心,用言行践行了新时代法官应有的认知,始终将“人和”放在突出的位置,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反观现下的“为官之道”,竟有狂妄之徒以权谋私,食民之禄却无贡献,反不思进取,不为人民办事做主。不得不说,党内亦存在此般害群之马,也难免激起民生不满,从而引发对政府政策的不信任。我们不能高谈阔论,妄图改变世人的思想,却可以做好自己,用行动树立信念的标杆,建立一个信念很容易,但坚持一个信念却很难,而这正是现在的年轻人渐渐丢失的东西。若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坚守岗位,尽心尽职,把每一件事都尽量做到完美,并且敢于面对和承担自己的责任,用心关爱他人,“人和”的社会就一定会到来。
当今的世界,物质的极大丰富却带来了精神世界的匮乏,我们在努力提高自身创造的经济价值时更应该关注自身精神力量的塑造,国之信念亦是少年之信念。心中有期待是美好的,而美好的事物也是值得期待的,我们和詹红荔都一样,一直在路上,或有疲惫,时有不安,但总是迎着风,内心从容而执着的追逐太阳。